CREO3.0 M050新增功能介紹15(15上)
2016-12-31 by:CAE仿真在線 來源:互聯(lián)網
![]() CREO3.0 M050新增功能介紹
CREO3.0 M050—基礎模塊功能介紹(1)
CREO3.0 M050—設計探索功能介紹(2) |
PTC Creo Simulate新增功能介紹(15上) 用于顯示PTC Creo Simulate 中的結果的新用戶界面 PTC Creo Unite 技術- 在多CAD 環(huán)境下工作 使用PTC Creo Unite 技術進行自動轉換 使用PTC Creo 3.0 Unite 技術創(chuàng)建配置文件 Solid Edge 導入 支持映射鍵 PTC Creo Simulate 支持Unicode PTC Creo Simulate 的性能改進 PTC Creo Simulate 支持ANSYS 14.5 PTC Creo Simulate 支持MSC Nastran2012 求解器引擎I/O 的性能調整得到了改進 圖標得到了更新 更改圖元顏色 具有已定義預加載荷的緊固件的可用性改進 FEM 模式的改進 2D 分析中的受力連接 用于顯示PTC Creo Simulate 中的結果的新用戶界面 用于顯示PTC Creo Simulate 中的結果的新用戶界面包含標準PTC Creo 功能區(qū)。 用戶界面位置:在PTC Creo Simulate 中,單擊“原始點”(Home) ? “Simulate結果”(Simulate Results)。在PTC Creo Parametric 中,單擊“原始點”(Home)? “實用工具”(Utilities) ? “Simulate 結果”(Simulate Results)。 優(yōu)點和說明 提供了一個可用于顯示PTC Creo Simulate 中的結果的新型現(xiàn)代化界面,可通過PTC Creo Simulate 或PTC Creo Parametric 進行訪問。此界面具有邏輯的組織結構,且提供了多個常用任務,它被分為多個特定于應用程序的功能區(qū)選項卡和組,這樣既便于使用,又便于用戶學習。除了功能區(qū)界面之外,下表還介紹了其他改進: ○搜索命令- 使用“命令搜索”(Command Search) 搜索并查看命令的位置。單擊并開始在“命令搜索”(Command Search) 框中鍵入命令。在鍵入過程中,會出現(xiàn)匹配搜索條件的命令列表。將指針放在列表中的命令上可以查看功能區(qū)中突出顯示的命令。 ○ 合并和新增了命令- 為了提高效率,已增加了新命令并合并了其他命令。 ○ 在位移大小條紋窗口選中的情況下,單擊“視圖”(View) ? “連續(xù)色調”(Continuous Tone) 將色調更改為連續(xù)。要從“結果窗口定義”(Result Window Definition) 對話框定義色調更改,您不再需要編輯此特定結果窗口。 ○ “視圖”(View) 下新增了“封閉和切削曲面”(Capping & Cutting Surfs) 組-功能已合并成一個可創(chuàng)建、編輯或刪除封閉/切削曲面的組。 ○ 管理窗口視圖- 提供了多種用于管理窗口的新方法。單擊“層疊”(Cascade) 可層疊視圖。單擊“隱藏”(Hide) 可隱藏視圖。 ○ 管理圖形窗口- 與之前一樣,可同時打開多個停放窗口。盡管一次只能有一個停放窗口處于活動狀態(tài),但可以通過雙擊其他窗口輕松將其激活。活動窗口具有藍色邊框,且其中會顯示“圖形”工具欄。通過此工具欄可訪問常用命令,如“重新調整”(Refit)、“重畫”(Repaint)、“放大”(ZoomIn)、“縮小”(Zoom Out) 和“已命名視圖”(Named Views) 等。 ○ 快捷菜單中提供的其他命令- 可右鍵單擊活動窗口以選擇如下命令:“模型最大值”(Model Max)、“新建切割/封閉曲面”(New Cutting/CappingSurface) 或“全屏”(Full Screen)。這樣能夠更便捷地執(zhí)行任務。 無論您是新用戶還是高級用戶,適用于PTC Creo Simulate 中的結果的新型現(xiàn)代化界面改進了檢查分析、驗證設計以及識別模型中需改進的區(qū)域的功能。 PTC Creo Unite 技術- 在多CAD 環(huán)境下工作 多CAD 設計區(qū)域中有多個增強功能。 優(yōu)點和說明 利用PTC Creo Unite 技術,不必再安裝附加第三方軟件或許可證來使用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CAD 整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可以簡單地在PTC Creo中打開和引用CATIA、SolidWorks 和NX 文件。特定格式的配置文件和模板有助于加載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與加載專屬PTC Creo 數(shù)據(jù)一樣簡單。定義后,這些配置文件可自動控制進入會話的信息,而無需其他對話框或用戶互動。您可以立即開始使用非PTC Creo 裝配。PTC Creo 會自動跟蹤對本地系統(tǒng)中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所做的更改,并將這些數(shù)據(jù)保持為最新數(shù)據(jù)。還很容易通過單個圖標和文件擴展名區(qū)分模型樹中的不同格式。除了新增的SolidWorks 數(shù)據(jù)更新與導出功能外,PTC Creo 3.0 還提供了導入Solid Edge 零件和裝配的功能。在Solid Edge 數(shù)據(jù)的導入過程中,可以決定要導入的信息,或者可以對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使用標準模板。通過使用所有可用的裝配約束可以容易地引用導入的幾何。PTC Creo 3.0 支持所有主要的CAD 格式,便于集成、開發(fā)和驗證完整的產品設計。有關使用PTCCreo View 和PTC Windchill PDMLink 10.2 的PTC Creo Unite 技術的當前限制的信息,請參閱文章CS188705。無論您的目標是改善多種格式之間的協(xié)作還是整合成一個單一的CAD 工具,借助PTC Creo Unite 技術比以往更容易在多CAD 設計環(huán)境中工作。 使用PTC Creo Unite 技術進行自動轉換 利用PTC Creo Unite 技術,不必再安裝附加第三方軟件或許可證來使用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CAD 整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 優(yōu)點和說明 可以簡單地在PTC Creo 中打開和引用CATIA、SolidWorks 和NX 文件。很容易通過單個圖標和專屬文件擴展名區(qū)分模型樹中的不同格式。PTC Creo 3.0 具有在上下文中修改設計的增強功能。如果嘗試修改多CAD裝配上下文中的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將會出現(xiàn)一條消息來確認這些更改不會反映在專屬模型中。然后,可以選擇“轉換”(Convert) 或“不轉換”(Do notconvert)。如果選擇“轉換”(Convert),可以選擇自動將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轉換為PTC Creo 數(shù)據(jù),或者選擇使用高級轉換工具進行轉換。如果選擇自動轉換,僅將需要進行修改的元件轉換為PTC Creo 元件。這樣可以確保最大限度地重用現(xiàn)有非PTC Creo 文件,并避免針對每個元件的多個文件格式和業(yè)務對象進行管理而增加的開銷。轉換必要的元件后,PTC Creo 仍可以保留指向原始非PTC Creo 文件的鏈接,以基于在PTC Creo 外部所做的更改來檢索更新。還可以選擇保持新建的PTC Creo 元件與原始源文件分開。PTC Creo 3.0 支持所有主要的CAD 格式,便于集成、開發(fā)和驗證完整的產品設計。無論您的目標是改善多種格式之間的協(xié)作還是整合成一個單一的CAD 工具,借助PTC Creo Unite 技術比以往更容易在多CAD 設計環(huán)境中工作。 使用PTC Creo 3.0 Unite 技術創(chuàng)建配置文件 多CAD 設計區(qū)域中有多個增強功能。利用PTC Creo Unite,不必再安裝第三方軟件或許可證來使用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用戶界面位置:單擊“文件”(File) ? “選項”(Options) 打開應用程序的選項對話框,然后單擊“數(shù)據(jù)交換”(Data Exchange)。 優(yōu)點和說明 可以簡單地在PTC Creo 中打開和引用CATIA、SolidWorks 和NX 文件。特定格式的配置文件和模板有助于加載非PTC Creo 數(shù)據(jù),與加載專屬PTCCreo 數(shù)據(jù)一樣簡單。打開并導入選項和格式特定的配置文件將通過在選項對話框中為您的PTCCreo 應用程序選擇“數(shù)據(jù)交換”(Data Exchange) 進行控制。借助“導入配置文件編輯器”(Import Profile Editor) 可創(chuàng)建和修改配置文件。定義后,這些配置文件可自動控制進入會話的信息,而無需其他對話框或用戶互動。您可以立即開始使用非PTC Creo 裝配。PTC Creo 3.0 支持所有主要的CAD 格式,便于集成、開發(fā)和驗證完整的產品設計。無論您的目標是改善多種格式之間的協(xié)作還是整合成一個單一的CAD 工具,借助PTC Creo Unite 技術比以往更容易在多CAD 設計環(huán)境中工作。 Solid Edge 導入 可以導入Solid Edge 數(shù)據(jù),然后使用這些數(shù)據(jù)。用戶界面位置:單擊“文件”(File) ? “打開”(Open),然后將“類型”(Type) 過濾器設置為Solid Edge。單擊“導入”(Import)。 優(yōu)點和說明 可以用Solid Edge 轉換器導入Solid Edge 零件和裝配。要使用Solid Edge 數(shù)據(jù),不必安裝Solid Edge 軟件。 支持映射鍵 可直接在PTC Creo Simulate 中創(chuàng)建并執(zhí)行映射鍵命令。用戶界面位置:單擊“文件”(File) ? “選項”(Options) ? “環(huán)境”(Environment) ?“映射鍵設置”(Mapkeys Settings)。 優(yōu)點和說明 對于常用命令序列,映射鍵有助于提高您的效率。映射鍵是將常用鍵盤序列映射到特定鍵盤按鍵或按鍵集的鍵盤宏。可按照下述兩種方式打開“映射 鍵”(Mapkeys) 對話框: ? 單擊“文件”(File) ? “選項”(Options) ? “環(huán)境”(Environment) ? “映射鍵設置”(Mapkeys Settings)。 ? 單擊并在搜索框中鍵入mapkey。將指針放在搜索列表中的mapkey上。 映射鍵可將常用命令映射至一個或多個鍵盤按鍵。首先,在“映射鍵”(Mapkeys) 對話框中單擊“新建”(New),然后在“鍵序列”(Key sequence)框中定義鍵序列,例如ME。在定義完映射鍵后按下ME,將執(zhí)行操作的序列。 在“名稱”(Name) 框中,鍵入序列名稱,例如Mesh,以指明此鍵序列是用于創(chuàng)建網格的。在“說明”(Description) 框中,輸入其他詳細信息。接下來,記錄操作的序列。單擊“錄制”(Record) 開始錄制按鍵。在本例中,單擊“精細模型”(Refine Model) ? AutoGEM,然后單擊“創(chuàng)建”(Create),即可創(chuàng)建網格且可在“圖形”窗口中查看結果。查看完結果后,可關閉結果窗口,或者可先暫停宏,然后將窗口的關閉添加至宏。在“錄制映射鍵”(Record Mapkey) 對話框中,單擊“暫停”(Pause)。“恢復提示”(Resume Prompt) 對話框打開。在此對話框中添加一些關于下一步的說明信息,例如When finished, click Resume to proceed。在“恢復提示”(Resume Prompt) 對話框中單擊“確認”(OK)。然后,單擊“關閉”(Close) 關閉所有打開的對話框。在AutoGEM 對話框提示中,單擊“否”(No) 不保存網格。單擊“停止”(Stop) 和“確定”(OK)。剛剛執(zhí)行的操作序列即會在映射鍵中被捕獲。“映射鍵”(Mapkeys) 對話框打開。單擊“保存全部”(Save all) 將所創(chuàng)建的宏保存至config.pro 文件,以供將來使用。要執(zhí)行宏,請按下ME,網格結果將立即顯示。宏暫停,以便您可以查看結果。按照提示單擊“恢復”(Resume),操作即已完成。可使用此映射鍵對任意模型或裝配執(zhí)行相同的操作。您可以看到為零件或裝配創(chuàng)建的元素,重新查看它們,然后退出。此外,還可以在功能區(qū)中的組或選項卡中添加映射鍵作為圖標。映射鍵為可選項,但可以通過簡化常用命令的執(zhí)行提高效率。 PTC Creo Simulate 支持Unicode 支持Unicode。這樣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包含以多種語言顯示的文本的模型。 優(yōu)點和說明 當前,PTC Creo Simulate 與PTC Creo Parametric 均支持Unicode。無論文本字符串為何語言,所有文本字符串均能正確顯示,即使將區(qū)域設置設為其他語言也是如此。由于文本字符串易分辨,使得共享模型變得更為容易。任何新文本字符串都會保留在所有其他區(qū)域設置中,且易分辨。對于大多數(shù)名稱,文本字符串不得超過32 個字符;對于大多數(shù)說明,不得超過260 個字符。字符可為單字節(jié)或多字節(jié)。為存儲在文件中并顯示在用戶界面的對象名稱、說明和其他文本字符串提供了Unicode 支持。工藝指南模板、結果窗口定義和模板文件不受支持。 PTC Creo Simulate 的性能改進 一系列的增強功能得到實施,提高了整體性能。這些變更能夠幫助您更快速地求解各種分析,以便縮短等待要收斂解的分析的時間。 優(yōu)點和說明 多個區(qū)域的性能得到了改進,其中包括下表所述的這些區(qū)域: ? “薄實體”(Thin Solid) - 現(xiàn)有“薄實體”(Thin Solid) AutoGEM 選項使利用磚和楔元素對薄實體進行網格化變得更為容易。“薄實體”(Thin Solid) 得到了增強,能夠盡可能降低垂直于頂部曲面和底部曲面的元素邊的p 級。p級默認的最大值為p=3。此增強功能可降低求解的復雜性并縮短收斂解的時間。 ? 動態(tài)分析- 根據(jù)相關模態(tài)分析中計算的模態(tài)應力疊加,您已經可以在動態(tài)分析中快速計算出應力。通過計算動態(tài)分析中位移的模態(tài)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結果的疊加,動態(tài)分析中的應力計算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改進。要利用此增強功能,請確保“模態(tài)分析定義”(Modal Analysis Definition) 對話框中“輸出”(Output) 選項卡上的“旋轉”(Rotations) 復選框處于選中狀態(tài)。這樣使得執(zhí)行動態(tài)分析過程變得更為容易,收集結果的速度更快。 ? 模態(tài)分析改進- 在模態(tài)分析中,您可以輸出模態(tài)參與因子與有效質量,以幫助確定是否需要其他模式才能精確捕獲動態(tài)分析的響應。雖然這些因子隨所施加的負載變化,但假定這些因子被計算用于沿WCS X、Y 和Z 方向的平移以及用于X、Y 和Z 方向上繞WCS 原點的旋轉。要利用此增強功能,請在“模態(tài)分析定義”(Modal Analysis Definition) 對話框的“輸出”(Output) 選項卡中,單擊“質量參與因子”(Mass Participation Factors)復選框。這樣能夠改進執(zhí)行更精確的動態(tài)分析的能力。 PTC Creo Simulate 支持ANSYS 14.5 支持最新版本的ANSYS。 優(yōu)點和說明 支持ANSYS 14.5。因此,您可以使用最新的ANSYS 求解器運行您的FEM分析。 PTC Creo Simulate 支持MSC Nastran2012 支持最新版本的MSC Nastran。 優(yōu)點和說明 支持MSC Nastran 2012。因此,您可以使用最新的MSC Nastran 求解器運行您的FEM 分析。 求解器引擎I/O 的性能調整得到了改進 對求解器引擎進行了調整,以改進其I/O 緩沖性能,以便更好地利用現(xiàn)代硬盤的較大緩存。 優(yōu)點和說明 運行分析時,可縮短在內存和磁盤(磁盤I/O) 之間傳遞數(shù)據(jù)這一過程所占用的時間,尤其是在求解器引擎后處理步驟這一過程所占用的時間。當使用較舊的硬盤時,這些結果文件看似一次被寫入多個小塊中。對于包含大結果文件的大型模型,這樣會降低效率且浪費時間。求解器引擎I/O 性能已針對現(xiàn)代磁性硬盤進行了改進和調整。通常,這些硬盤具有較大的板上集成緩存和固態(tài)硬盤。經過這樣的調整后,創(chuàng)建結果文件時占用的處理時間縮短。 圖標得到了更新 新圖標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相應的功能。 優(yōu)點和說明 “模型樹”中“分析”(Analyses) 下的新圖標會顯示模型中的以下分析類型: ![]() 更改圖元顏色 可輕松更改圖元顏色并在以后的會話中使用這些顏色。用戶界面位置:單擊“文件”(File) ? “選項”(Options) ? “系統(tǒng)顏色”(SystemColors),然后在“模擬圖元顏色”(Simulation Entity Colors) 下進行選擇。 優(yōu)點和說明 可更改PTC Creo Simulate 圖元的顏色。圖元被分為以下所列類型: ? “建模圖元”(Modeling Entity) ? “載荷和約束”(Load and Constraint) ? “AutoGEM 和FEM Mesh”(AutoGEM and FEM Mesh) ? “雜項”(Miscellaneous) ? “Simulate 結果”(Simulate Results) 在“建模圖元”(Modeling Entity) 下,例如,可更改“殼”(Shell)、“梁”(Beam)、“質量”(Mass)、“裂縫”(Crack)、“焊縫”(Weld) 等的顏色。在此示例中,如果網格化對象,則會在“圖形”窗口中顯示代表實體網格元素的顏色。單擊“文件”(File) ? “選項”(Options) ? “系統(tǒng)顏色”(System Colors),之后在“AutoGEM 和FEM Mesh”(AutoGEM and FEM Mesh) 下將顯示當前代表“楔元素”(Wedge Element) 和“磚元素”(Brick Element) 的顏色。如果您在“PTC Creo Simulate 選項”(PTC Creo Simulate Options) 對話框中更改這些顏色,則模型中的顏色也會隨即更改。要保留新顏色且要在以后的會話中查看這些顏色,請單擊“確定”(OK)。可根據(jù)自己的偏好自定義環(huán)境。 具有已定義預加載荷的緊固件的可用性改進 具有預加載荷的緊固件:可自動調整施加于變形結構的預緊力,使其等于指定預緊力。 用戶界面位置:單擊“精細模型”(Refine Model) ? “緊固件”(Fastener),然后在“緊固件定義”(Fastener Definition) 對話框中選擇“解釋剛度”(Account forStiffness)。 優(yōu)點和說明 您可能需要將預加載荷施加于緊固件,以此模擬螺栓或螺釘?shù)臄Q緊度數(shù)并壓縮元件。這取決于確定緊固件中拉伸力的預緊力。擰緊螺栓或螺釘時會產生拉伸力。當在緊固件上施加預加載荷時,預緊力將確定緊固件施加在模型的未變形幾何上的載荷。模型發(fā)生變形時,結構上緊固件的壓縮力將會松弛,從而導致施加的實際預緊力小于在“緊固件定義”(Fastener Definition) 對話框中定義的指定值。想要指定將要施加在變形幾何上的預緊力,必須調整指定值以解釋力減小的原因。上述操作可按照以下方式執(zhí)行:運行初始分析以確定減小的預緊力,然后調整指定預緊力以解釋力減小的原因,再運行最終分析。可遵循此過程繼續(xù)操作或自動化此過程,方法是在“緊固件定義”(FastenerDefinition) 對話框中選擇“解釋剛度”(Account for Stiffness) 以及“包括預加載荷”(Include Preload)。 因此,將執(zhí)行下述兩種分析: ? 初始分析可確定具有已定義預加載荷的各緊固件所需的所有比例因子,并調整施加在變形幾何上的力,以達到定義的預緊力值。預緊力值是在“緊固件定義”(Fastener Definition) 對話框中指定的。 ? 再次運行分析將自動解釋調整后的力值并提供最終結果。之后,您可以在研究的狀況報告中查看初始力和調整后的力。在結果窗口中,僅提供最終分析得到的測量值。 FEM 模式的改進 FEM 模式新增了功能,使其與固有模式更加相似。 用戶界面位置:在FEM 模式下時,使用以下列表中列出的任意路徑: ? 單擊“原始點”(Home) ? “力/力矩”(Force/Moment)。在“力/力矩載荷”(Force/Moment Load) 對話框中,單擊“高級”(Advanced),然后在“空間變化”(Spatial Variation) 框中選擇“在整個圖元上插值”(InterpolatedOver Entity)。 ? 單擊“原始點”(Home) ? “網格”(Mesh) ? “設置”(Settings)。在“FEM 網格設置”(FEM Mesh Settings) 對話框中,單擊“創(chuàng)建實體-殼連接”(Create Solid-Shell Links) 復選框。 ? 單擊“原始點”(Home) ? “力/力矩”(Force/Moment)。在“力/力矩載荷”(Force/Moment Load) 對話框中,單擊“高級”(Advanced),然后在“分布”(Distribution) 框中選擇“點總載荷”(Total Load at Point)。 ? 單擊“原始點”(Home) ? “力/力矩”(Force/Moment)。在“力/力矩載荷”(Force/Moment Load) 對話框中,單擊“高級”(Advanced),然后在“分布”(Distribution) 框中選擇“點總承載載荷”(Total Bearing Load at Point)。 優(yōu)點和說明 以下列出的增強功能是新增功能,有助于拉近FEM 模式與固有模式在功能 上的差距: ○ 插值載荷變化- 可在FEM 模式中插入載荷,以沿著選定圖元線性更改、二次更改和三次更改定義的載荷。FEM 模式中的插值載荷適用于以下所列各項: ○ 曲面和邊的“力/力矩”(Force/Moment) ○ 壓力 ○ 曲面和邊的熱 ○ 曲面和邊的規(guī)定溫度 ○ 實體-殼連接- 根據(jù)模型,在FEM 模式中創(chuàng)建的網格會自動為具有粘合連接和合并節(jié)點的實體-殼界面創(chuàng)建實體-殼連接。這是由默認處于活動狀態(tài)的“FEM 網格設置”(FEM Mesh Settings) 選項控制的。要獲得逼真的實體-殼界面,可沿著受影響的邊應用自動網格控制,以在邊兩側創(chuàng)建大小接近殼厚度的一半的元素。殼和實體元素是通過受力連接連接的。 ○ “點總載荷”(Total Load at Point) - 可根據(jù)FEM 模式中的“點總載荷”(TotalLoad at Point) 施加力載荷或力矩載荷并控制其分布。單擊“力/力矩載荷”(Force/Moment Load) 對話框中的“高級”(Advanced) 后,可從“分布”(Distribution) 下訪問此選項。使用此選項可在曲線或曲面上施加一個與施加于單一點的載荷靜態(tài)等效的分布載荷。 ? “點總承載載荷”(Total Bearing Load at Point) - 可根據(jù)FEM 模式中的“點總承載載荷”(Total Bearing Load at Point) 控制力或力矩的分布,以表示一個柱形零件施加到另一個零件上的力和力矩。“點總承載載荷”(TotalBearing Load at Point) 是圓柱曲面上或沿圓形邊和曲線的高級承載載荷分布,通過模型中任一選定點上的合力及合力矩來定義。 2D分析中的受力連接 對受力連接的支持已擴展到2D 平面應力、平面應變和軸對稱模型。用戶界面位置:要選擇操作的2D 模式,請單擊“原始點”(Home) ? “模型設置”(Model Setup),然后選擇“2D 平面應力(薄板)”(2D Plane Stress (ThinPlate))、“2D 平面應變(無窮厚)”(2D Plane Strain (Infinitely Thick)) 或“2D 軸對稱”(2D Axisymmetric)。要創(chuàng)建受力連接,請單擊“精細模型”(RefineModel) ? “受力連接”(Weighted Link)。 優(yōu)點和說明 按照與受力連接應用于3D 模型一樣的過程,可將受力連接應用于任何類型的2D 模型。通過此擴展功能,可從單源從屬點應用質量或載荷,且可將質量或載荷分布于一系列目標幾何圖元,這些圖元是2D 模型類型中的獨立參考。這些幾何圖元可以是點、邊和曲面的組合。如同3D 模型的受力連接一樣,也可以在2D 模型中控制X 和Y 軸上的平移自由度。 |
相關標簽搜索:CREO3.0 M050新增功能介紹15(15上) Fluent、CFX流體分析 HFSS電磁分析 Ansys培訓 Abaqus培訓 Autoform培訓 有限元培訓 Solidworks培訓 UG模具培訓 PROE培訓 運動仿真